首页

国产女sm视频网站

时间:2025-05-26 07:08:02 作者:李强出席在印尼中资企业座谈会 浏览量:67370

  新闻1+1丨食品生产日期标签 怎么才能让人“看得见”?

  字太小、颜色浅、藏得深,食品生产日期标签怎么总是“躲猫猫”?标注位置、字体规范、文字颜色,生产日期标签如何才能一目了然?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鼓励食品企业优化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的公告》,推动食品企业积极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新闻1+1》关注:食品生产日期标签,怎么才能让人“看得见”?

  显著标注其实并不难

  为什么企业不愿意做?

  中国政法大学食品药品法治研究中心 王青斌:标签实际上是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的一个窗口,做到显著标注其实并不难,而且《食品安全法》也有明确的要求,但是企业之所以不是那么愿意做,可能很多时候还是出于成本等因素的考虑。

  如果生产日期标注得非常清楚,容易找到,那么在不同批次的产品里面,消费者基本上都会选择最新生产的产品,包括有经验的消费者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就可能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比如说企业往往把最新生产的产品放在最后面,把最先生产的产品放在最容易拿到的位置,其实这也是出于避免一些产品过期的考虑,防止增加成本。

  食品标签,如何更规范准确透明?

  为了帮助消费者更直接地识别营养成分,最近上海开始试行“饮料分级”。通过A、B、C、D四个等级,来反映饮料中含有糖、脂肪等成分的情况。据介绍, A、B、C、D标识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四种含量,进行综合分级。从A到D级,推荐程度递减。目前,有4家企业参与饮料分级标识的首批试点。

  事实上,为了培育市民的健康生活方式,去年8月,上海就曾试行过用“红橙绿”的三色标识来给饮料分级:红色建议“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橙色提醒“每日添加糖少于25克”,绿色指导市民看懂营养成分表。它们虽然不直接标明饮料的含糖量,但依然能够指导消费者优化消费选择,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

  在饮料分级方面,一些国家已经有明确的规定。2022年12月,新加坡就开始全面实施含糖饮料分级制,要求生产厂家在售包装饮料需印上营养等级标签,标签含A、B、C、D四个等级,健康度递减。 2023年12月30日起,已实行一年的饮料分级制,进一步扩大适用范围,现场制作的鲜榨果汁以及现泡饮料也被纳入。

  根据新加坡全国健康调查数据,新加坡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涨幅最快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民众平均每天消耗掉60克糖,其中一半以上都来自饮料。新加坡卫生部数据显示,如果不加以控制,至2050年,新加坡约600万人口中,糖尿病患者可能达到100万。

  食品生产日期标注问题

  涉及消费者和企业之间利益平衡

  中国政法大学食品药品法治研究中心 王青斌:食品生产日期标注问题涉及消费者和企业之间利益平衡,正面标识的强制性推广,实际上必然也会对企业的利益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对消费者来讲是一个有益的制度。涉及多方利益的博弈,确实是比较复杂的问题。

  从消费者的角度,购买包装食品时,要养成看标签的习惯,特别是看标签中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说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糖含量、油含量、盐含量,是否含反式脂肪酸等对健康有着突出影响的信息。(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苏亦瑜】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最高法:去年对涉违反“三个规定”的法院干警追责问责2500余人次

三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监管执法效能。其中,“力争年内出台的重点项目”2件,即修订《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需要抓紧研究、择机出台的项目”2件,即制定《证券期货市场监督管理措施实施办法》,修订《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监管职责规定》。

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国乐!方锦龙用一个琵琶弹出世界

流花商圈正在演绎的新故事背后,越秀升级国际时尚商贸中心,推动3个专业市场向数字化、展贸化、体验化转型,持续擦亮“中国流花”金字招牌。这是越秀大力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锻造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

原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学辉接受审查调查

连日来,有“江南蔬菜之乡”美誉的江西乐平3000余亩水芹菜丰收,迎来了收割的季节。随着气温逐渐降低,种植户们纷纷投入到紧张的收割工作中,以确保这一绿色蔬菜能够及时上市,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两会30秒】王毅:“全球南方”已经成为国际秩序变革的关键力量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局长胡善顺介绍,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依法依规登记。首先通过试点先行的方式有序推进,并逐步扩大登记范围,以不断完善登记制度。同时,将自然生态空间一体登记和与相关改革的协同推进作为核心工作重点。

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达77.5%

5月2日,踏入“五一”假期的第二天,旅客在香港各区游玩。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数字显示,5月1日共有超过80万人次出入境,入境占46万多人次,当中内地旅客占大约18万人次;香港旅游业界及零售界认为,访港人数理想,如果不是受天雨影响,相信会有更多人来港。(记者 陈永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